今年過年好像是媽媽離開後的第五個過年吧,第一年為了維持有媽媽味道的年,從除夕前一天就開始張羅拜拜、準備年夜飯的食材,印象中那年的天氣是冷冷的小雨,但心中只想保留有媽媽在時的年味,即供品滿桌、餐桌也滿桌,所以仍然還是早早就去市場買食材了,然後大包小包的提回家。到了今年,想保留媽媽年味的想法還是一樣,只是作法不同了,年菜改上網訂,拜拜也是大家各自找時間有空就先去塔位拜拜,避開人潮。少了”大家一起”的感覺,但也少了為了喬時間、準備供品,還有總是要等家裡某個最不守時的人而引發的不愉快。
這種”改變”,讓最傳統的爸爸很不習慣,但也只能跟著每個人一起調整。以前媽媽在過年做了一堆事看似要遵從傳統,不如說要遵從爸爸傳統的觀念。有幾年在除夕夜,從早忙到晚一直到煮完年夜飯完成”任務”後,身心疲累的媽媽直接火山爆發,讓年夜飯的氣氛瞬間變冷。當然爸爸的大紅包,還是可以安撫,但如果現在的我可以回到過去,一定會拉著媽媽用剛好的力氣去準備這些”習俗”就好,反正傳統的爸爸,還是會有大紅包,但至少她的身心不用這麼累,這些傳統真的讓人無法好好放鬆的過年,而過年不就是要讓人休息充電,為新的一年準備嗎…
今年傳統的爸爸,他觀念裡的傳統被整個翻轉。除了大家各自找時間去拜拜以外,連吃飯也是。因為如果為了要等誰睡飽,再等誰回來,那負責張羅飯菜的人也會不開心! 一樣要保有媽媽在時的年味,但這種讓自己身心疲累只為遵循某個傳統儀式的另一種年味,我要拿掉它! 只保有傳統儀式底下那層愛的涵意,家人開開心心的相聚,至於那個外殼的儀式,由我們決定! 用剛好的力氣去準備這些繁雜的禮俗,留更多的力氣,讓自己身心都放鬆,年假才更有意義。
祝福大家都有個充飽電的年假!!